对于使用过网贷的人,对于捷信应该并不陌生。我查了一下捷信2019年7月份至2020年7月份的诉讼信息,捷信在不停地通过诉讼向借款人追债。很多判决书中,显示的信息,要么是借款人未到庭,要么就是借款人没有提出答辩意见。
最后的结果都是捷信胜诉,但并不是完全胜诉,毕竟有些过高的利息,还是没有支持的。
伴随着捷信大规模的诉讼,捷信开始了另一个动作——大幅度的裁员。很多人认为,捷信裁员的原因是疫情所致。但事实上,捷信早在三年前就开始低调地进行裁员,并且主要原因是线下运营成本飙升,且居高不下。这次疫情只不过是抑一支催化剂而已。
捷信,虽然在中国境内,但是,它并不是一家国内的公司。捷信集团成立于1997年,总部在捷克。2004年,捷信消费金融正式进入中国,2007年12月在广东省正式启动消费金融业务,2010年,获得中国消费金融牌照。
捷信的业务拓展依靠的是线下地推的人海战术,巅峰时期员工人数达到8万人。这也导致了捷信线下运营成本飙升。所以,走上裁员道路是迟早的事情。3年前,就已经开始低调进行。
2017年底开始,捷信就开始在深圳、天津、长沙等地分批次地进行人员优化。
2019年3月至9月,捷信在中国的全职雇员减少了1.5万人;到2019年末已减少到4万多名员工。
但是捷信认为,裁员力度仍然不够。
2020年2月,借助疫情契机,捷信展开了大规模裁员。
捷信,虽然号称互联网金融,但其互联网基因不强,线上转型屡次受挫,利润大幅度下滑,老大地位岌岌可危,裁员减负是必用策略。
要说捷信真不愧是网贷巨头。从裁员就能看出,捷信考虑的还是很全面的。
之所以说他全面,不是说捷信替员工想得全面,而是捷信把员工的心态分析的淋漓尽致。
曾经有几名捷信员工找到过我,按他们所说,能从捷信实际得到的补偿和他们的心里预期少了4万元。他们想通过法律途径说一说事情。
但是,如果他们要走法律程序的话,时间成本差不多是1年,并且他们还需要去天津仲裁和起诉,但是他们家在河南,经济成本也是不小的支出,关键是,即便付出了时间和金钱之后,能不能得到这4万元的差价,概率并不是100%。这样一衡量,他们最终放弃了仲裁和诉讼的念头,接受了捷信的安排。
我只能说:捷信,真会玩!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